猫儿眼 外国人与我

小表姑有个绰号,叫外国人。

因为她跟我们有分别。分别不在外表,而在性格。

样子上她跟我们家其它女子没有分别,一贯的扁面孔,不爱熨头发,但性格上有很大的距离。

「我们也不知外国女子是否就像她那种脾气,反正不像我们,就当她是外国人与异族,就像广府人士,管谁是湖北山西上海陕北黑龙江人士,通通是外省人。

表姑从小就有那种骄傲的样子,一大堆小孩在一块玩,小舅舅小阿姨都与年纪相差无几的外甥佷儿在一起,就她不肯,只是把双手绕在背后,冷冷观望,微微皱眉头,有点儿不屑。

她从来没玩过洋娃娃,对任何棋类都没有兴趣,凡是分胜负的游戏,也一向不参加。」

真是个外国人。那时候科幻故事尚未时兴,否则干脆称她为外星人。

母亲说,她父母亲分开.对她的影响很大,自幼寄宿读书,更使她孤僻。

到大家十七八岁时,女孩子都迷著学化妆,看时装杂志,认定一个歌星崇拜,她从来没有。

嗳呀,真了不起,她看存在主义的小说。

「这是什么?」

「借给你,加谬的《陌生人》。」

那本薄薄的书放在我那里至今足足三个世纪,动也没动过,一打开就头痛,看不下去。

那时候咱们都看《香港映画》。

我们跟风学打网球,她早已腻了球类,跑去踩脚踏车,我们打桥牌,她又去学书法,有意无意,总不与我们合群。

大家忙著考港大,她一声不响溜到欧洲去升学,寄回来的明信片都不是风景,而是美术馆里的杰作,一套套的,要不是从乔叟到但尼逊的诗人肖像图,便是印象派宗师名画,特别新鲜。

那时本市还没有名店林立,她常常送我们狄奥的小皮夹子,或是写著大大YSL字母的围巾。

这一些玩意.等我们学会的时候,都已经不流行了,换句话说,她永远比我们先进,咱们一直比她老土。因为自幼一齐长大,接受她的个性,倒是不觉她古怪,反而欣赏她。

自欧洲回来,也有人在长辈面前说她坏话。

母亲说,堂嫂偷偷讲,某女的男朋友多得不得了,时常在外边过夜,不返宿舍。

母亲只得回答:「那还不人人如此,不交男朋友,难道还槁同性恋不成。」

由此可知是有人不喜欢她。

与众不同是不大好的。

我们找理想男人的时候,她找理想的工作。等我们发觉婚姻生活其实并不那么牢靠,她已经获得升级,等不少同年纪女子闹离婚时,她已是董事长第一助理。嘿,请看看谁的投资较为聪明。

她什么都走先一步,占了便宜。

当年要争取一个好男人的竞争是激烈的,而女人投身工作的机会却比较好。而现在,她有名誉有地位,又没有老,真是什么样的男伴都有。

我同我那一半说:「外国人真聪明,而且还不是小聪明。」

丈夫说:「你也不坏呀,有个好家庭。」

「生孩子谁不会,哪个女人不是把一个背一个拖一个。」

丈夫说:「像我这样的男人,打著灯笼还没处找。」

「那还得看下半辈子,言之过早。」

「外国人也得付出代价的。」丈夫说。

「我也有付出呀,你看人家仍然是细腰身,七年前的衣服仍然穿得下,我已成为水桶。」

「但是你可以说是为家庭牺牲的,她可不能说是为社会牺牲。」

这倒也是。

「你有一点头昏身热便可挟以自重,在丈夫子女前叹声劳苦功高,她可不能在老板面前噜苏。」

话都给男人说尽了。

有时候只觉生活沉闷,不知外国人如何应付,也许未必夜夜笙歌,到底多几个变化。

近来她也不大打扮,很多时给我们的感觉是有点疲倦,但谁有胆子及自信去批评她。

反正她之步伐与我们从不一致,大家熨头发,她留直,大家把头发洗直,她又熨发,人舍她取。

最近一次我间:「你在哪一家理发店?」

她说:「我一向自己洗,半年没上理发店久」真不得不服贴。

她梳一个阿婆髻。其实女人并不会因发型而变得年轻或年老。束髻跳芭蕾舞的小女孩仍然是小女孩,因缺乏自信,很多女人一过廿七八便爱打前刘海企图遮住皱纹,弄得不好看上去只觉油腻,适得其反。

或许外国人的诸般恐惧都搁在心中、我们看不出来。

或许她午夜梦回,痛哭失声,但这些没有人知道,我们看见的,仍是她的风光。

在一个偶然场合,她被我丈夫的一个老同学看见,人家即时惊为天人,要求介绍。

我丈夫想推:「现在这种独立型女性很多,何劳我们作媒。她们不大肯生育,不会是好妻子。工作又忙,说不定应酬比另人还多。」说了一大堆侮辱之辞。

我看不过眼,拍胸口说:「此事包我身上。」

那位同学欢天喜地的去了。

我被抱怨:「你干么接这个球?人家还会没有朋友?听说升职的时候花篮连房间都轧不下,直摆在走廊上。」

我笑说:「我虽只在小家庭中兜圈子,也懂得送花的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不一定要送花,这种表面功夫哈人都会做,你只要在高位上,那还少得了花友饭友。」

「真心朋友不是那么容易找的。」

「我愿意为她试一试。」

「当心踫一鼻子灰。」

「她也是人呀。」

「你敢不敢打件毛衣给她穿?你一定会想:她万一不穿丢进垃圾筒怎么办,一片心血付之汪洋。别野人献曝了,你认为难能可贵的东西,人家眼中不值一哂,人家道行多么深,不会因你高兴的事而高兴。」

我扮个鬼脸。

当时虽无作说服状,但事后也觉得丈夫说得对,他不会指一条黑路给我走。

笔此包在我身上的这件事,迟迟不见实施。

那同学益发盼望,求了又求,求了又求。

我只得办一个茶会,请三五知己,认明大家聚一聚,并不是相看。

这才知道原来摆下筵席,不一定有出席的人,大家都说忙,茶会又无吸引力,到头来反而是外国人最爽快,答应来吃点心,到底叫她外国人,不是没有理由的。

那日一早准备起来,做这个做那个,又把发了黑的那套结婚礼物银茶具取出打磨,累得筋疲力尽。

早知出去吃算了。

但又怕胡乱叫几个菜没诚意。

到时大驾光临,只得那位老同学及外国人。

不相看也是个相看的格局。

外国人依然故我地潇洒,长裤衬衫,配条浦昔拉底的碎钻项链,出奇别致的配合,我放下心来。

潇洒或活泼或豪爽得过份,全部变为神经兮兮十三点,外国人永远适可而止,一点不著痕迹,捉不到半丝错。

她一头秀发刚洗过,还半湿,浓厚地散在肩膀上,她打趣自己:「像不像大野洋子?」

我连忙替她梳一条自头顶一直编下来的松辫子。

她闲闲问:「最近做些什么?」

「什么也没做,」我自惭形秽,「混日子。」

「不见得,孩子都这么大了。」

「孩子自动会大的。」

「不要妄自菲薄。」她笑。

我坐下叹口气,「也想看本正经的书,一打开,头马上痛,呵欠一个接一个,连主角名字都读不出来。」

「你看的是什么书?」

「马尔盖斯,我都买了全套在那里,看不到三页,精神又转到秘闻周刊上去。」

我们大笑。

外国人躺在我家沙发上打盹,用垫子搁脸上遮光。这就是不化妆的好处,行动自由。

那位老同学带了两盒蛋糕来。

我早己做了三种点心,吃到下个月也吃不完。

他指指沙发,意思是:她?

我点点头。

他走过去,坐在她对面。

我咳嗽一声,她把座垫移开,微笑著打招呼。

气氛还过得去,外国人并没有把小时候的冷淡带进成年,不过老有点心不在焉,精神并不集中,对该位男士并无眼前一亮,他没有什么希望。

未了也没要人送,自己驾车打道回府。

家中剩下近一百块蛋糕,不知如何打发。

我同丈夫说:「其实那位先生条件不错……」

「告诉过你,不错是不够的。」

人家对她很满意。

「别再多管闲事了。」

太太们都爱做媒,因她们在小圈子内生活,自觉幸福非凡,便生出有福共享的伟大念头,认为有人接收才是生活真谛,非常天真。

我也是天真的一份子。

他们在事后并无联络。那位先生,没多久便成为一位女画家的爱婿。

我很唏嘘,把外国人当普通一个女子来欣赏是不够的。

自此之后,我没有再为什么人介绍异性朋友。

丈夫说得对,真是一宗吃力不讨好的事。

外国人对异性的态度,又那么冷淡。大概理想的对象还未出现。

我问过她:「要怎么样的伴呢?」

「伴?我朋友很多,什么样的伴都有。」她微笑。

「我是指终身伴侣。」

「我并不需要。独自生活很逍遥。」

「晚上怎么办?」

「睡觉,我没有失眠,白天为生活像只猢狲般满山走,晚上一倒在床上便熟睡。」

「睡前呢?」

「看杂志书报电视,要不在外应酬。」

「一辈子不结婚?」

她不肯再说下去,表情颇有点夏虫不可以语冰的样子。

或许她已有男友,不想说明亲友听。

她永远是我们这一堆人里最时髦的一个,大家密实的时候她公开一切,等到现在事无不可告人之际,她又是最沉默的一个。

亲戚中好几对夫妻正闹离婚。

表妹那一对至今尚有商有量,却无法在一起生活,分手仍是好朋友云云,不知做朋友可以做到几时,大抵做到表妹夫再找到女友为止。

表姊却与表姐夫大打出手,因他外头有人,吵得天下皆闻,她日日约了人诉苦,也不管是谁,哗哗哗说了再讲。奇怪,并无人笑她,大抵认为她那样的人说那样的话是应该的。

如果外国人透露一言半语,肯定立刻被人当笑话说一百年,因为外国人太强,再苦也得维持镇静,不可失态,但人们对于表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连表哥也要与妻子离婚,同学六年,结婚十年,孩子都小学毕业,仍得分手。

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我并不那么肯定。

也许外国人是对的,她什么都见过,婚结不结无所谓,生活愉快至重要。反正结了也要分开,倒不如像她那样。

渐渐觉得外国人伟大之处,她总比我们著先机,咱们磨磨磨,好不容易看清楚一个问题,她早已实践,不可思议、聪明。

她几乎没成为我的偶像,故此见面的机会也频密一点。

她不大肯出来见人,所谓见得多,也不过是一个月一次。

她老说:「别将我神化,我也是逼不得已走走,才走出一条新路来,现在很多女性也跟我一样。」她笑,「离婚都离得七七八八,也早已不流行同居,反正生一个人,死一个人,生活越简单越好。」

每当过年,最羡慕外国人,连花都不必插,更不必拜年,备果盒,办年货,放假就是放假,真正的休息,没有亲戚上门,她自己也不必往亲友家串门,多好。

丈夫说:「当然,否则怎么叫她外国人。」

什么是非都没有,她根本不是这些人,管你们在背后怎么说她,眼不见为净,她要做的事多著呢,才不担心旁人怎么看她。

以前人们会说:「年夜饭都没处吃,多孤苦寂寞。」

现在因为同类型的人越来越多,才不愁没伴。

今年农历年,她在家做火锅,我本想去还她,谁知不晓得多简单,店里把肉类都给她切好,只要把菜洗一洗,便可以下锅,朋友带著礼物一个个上来,谈笑风生,我都不肯离去」。

在家要,我这个做媳妇的年年要服侍公婆吃三餐,婆婆很疙瘩,只只菜嫌味道不对,佣人很生气,她也不高兴,加上孩子们的喧哗,使人头痛,「新年一连三天假,是我一年一度的大考验,书房一桌麻将,客厅又一桌,又嫌我们的牌不顺手,要自备那种特大的广东牌,震耳放声,所以我巴不得避到外国人家中去。

在她那里,热闯也别有格局,客人妙语如珠,再普通的话题也变得精采万分,大家是知心朋友,唇枪舌剑也是对事不对人。

在家中,我略有倦意或不耐烦,一些嫂子就冷言冷语:「五嫂特别清高,五嫂看不起我们,五嫂是文艺青年出身。」务必把人说出火来,几十年亲戚做下来没有一点真心,真令人心冷,她们老是怕人笑,于是光笑人。

是,我并没有把她们得罪,但渐渐就避开她们,除非过时过节,避无可避。

我曾苦笑著对外国人说:「将来我与某人有什么三长两短,可没人同情我。」

「放心。」外国人笑说:「她们再同情你也救不了你,表姐娘家亲戚加起来如一队兵,个个同情她,个个受过她恩典,也选是帮不了她。」

「可是一样有人同她吃茶听她诉苦。」

「你肯付账,还怕没人来充听客。」

「你肯来吗?」我问。

「不会的,你们两口子不会的。」她狡桧的说。

我当然希望不会。

略有假期,她就往外跑,走遍大江南北,能够为一个毕加索画展飞一次巴黎,不停的吸收,除了好学,也得有那个精力。没生育过到底两样,像我,元气大伤,一条背脊骨坐久了都直不起来。坐长途飞机好比受刑,苦不堪言,可免则免。

买了成套道具去做健美操,一下子孩子病了,一下子佣人请假,有时候自己懒,大多时候有约会,一年的学费学不到十次,给丈夫讽刺数句,索性退出,仿佛什么都做不成了。

没有恒心是我们这干太太的通病,不比外国人这种性格上,肯同自己狠心,咬紧牙关来做。

比四嫂六嫂强是没有用的,既不屑同她们伙在一起,又不够资格同外国人平起平坐,这是我的苦恼。

没有人正视我的烦恼,都认为我太舒服太空闲想得太多,自作自受。

外国人诧异的说:「不满现实?至少你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尽情休息,我同你说,多少个发寒发热的早上我巴不得死在床上,一了百了,不必再撑住写字楼。我最大的敌人是闹钟,哈哈哈,每早一响巴不得把它睬个稀巴烂。」

笑得她。

饼完年就听见她找到男朋友。

六嫂说的:「以为是什么大老倌,原来是个小职员。」

真势利。

不过我也有同感;真的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人。挑这么久,如果嫁洋人,至少有名饺,嫁唐人,也不该是泛泛之辈。

丈夫去打听过,回来说:「不算是小职员,收入颇丰厚,而且公认是个人才。」

「样子如何?」

「很稳重。」

「英俊吗?」

「男人要英俊吧什么?」丈夫不以为然,「男人最重要有学问,第二要人品好,余不重要。」

他说得很对。

「漂亮会玩的浪子岂可托终身。」

「对不起,你要问请你开口,你同外国人这么熟,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我却真开不了口,怕外国人怪我多事。

一直憋著,见面也不提,希望她主动说起。

不过似她这般注重个人私隐的人,一百年不提起也不稀奇。也许只是普通朋友。

饼数月,传说渐渐沉寂,仿佛没那回事。

我又问丈夫,「是否疏远了?」

「我怎么知道。」

「去做探子呀。」

「对不起。」他笑,「我不懂探听隐私。」

但到底还是把消息带来:「那位先生列美国去了。」

「怎么好好的又冷下来?」我大失所望。

「他移民。」

「外国人为什么不跟著去?」

「她不喜欢美国。」

「什么,外国人不喜欢外国?」

「哎,猜不到吧。」

我忍不住,便跑去问她,「你怎么不趁机到美国去瞧瞧?」

「瞧什么?我一年上七次,有哈好瞧。」

「我以为你会习惯美国。」

她微笑。

我埋怨,「你老毛病又来了,人家急著住外国跑,你却悠悠然留下来。」

她第一次直认不讳,「是的,一窝蜂的事有什么好做。」

「可是跟你前途有关。」我急。

「我的前途?」她哈哈地笑出来。

我马上后悔,还有什么人安排白己的道路比她更好,我担心得太多余。

她温和地拍拍我手,「放心,我自有打算,目前我还是在本市过比较丰盛的日子,在这里,我至少还有点特权,而这些权利,是我努力十年所赚回来的,如无必要,不想丧失。」

「那位先生也真是,」我不悦,「怎么不肯牺牲一下。」

她终于露出一统感慨,「现在咱们才聪明呢,哪肯委屈自己,一切要天时地利人和配合才肯顺便讲一讲感情,别怪他,我也不肯牺牲呀。在一间公寓内煮三餐过下辈子?住宅,我有。美金,我也有。护照,我早申请到。我不肯去。」

「或许他爱你。」

「像我这样的女子,维修得如此好,要找爱我的男子,实在不必路远遥遥赶到北美洲去。」

外国的生活,也许她已经受够了。

她就是那种无端使佷子承受一笔不大不小遗产的姑母,因为她没有家庭,没有承继人。

我想起来,大表哥的儿子仿佛要纺婚,等这个孩子生孩子的时限,我们全部升一级,外国人本来已经比我高一辈,现在更加不得了,乖乖,待我算一算,打她将成为什么。

她是我表姑,我两个孩子已经叫她姑婆,待表兄的孙子出世,她就成为太姑婆,我的妈,辈份大成这样,谁猜得到她是个时髦女性,云英未嫁。

外国人很乐,频频问我:「生了没有?大表哥做祖父没有?」

「大表哥才五十二,如今年轻人并不肯早婚,他长子在加拿大留学,书没读好,不知忒地,看中唐人街杂货铺店主的女儿,立刻决定弃学从商,气得大表哥发抖。」

他带著小妻子回来探亲,咱们都去见过,一对年轻人穿得很朴素,毛巾衫洗得褪了颜色,牛仔裤还是喇叭裤脚,头发没个式样,看得出是你同我剪我同你剪,在外国,一切从简。

那个小媳妇很热情,一直站著为三姑六婆布菜,并不介意人家怎么看她,反正是客,又不打算同我们过一辈子,但大表哥却不满于她这种美德,这种媳妇在他家用不著,他要的是一位香港小姐,在儿子拿到专业或博士资格后才同她结婚。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现在我们专等这对小夫妻生孩子。

在外国出生的华裔孩子们是有个印子的:皮肤很好,身体很壮,粗犷,疯,快活,不再会中文,也不在乎。

我忽然明白为何外国人不肯跟那位先生前往北美,太浪费了,要那么细致的女子,抛弃所有才情,反璞归真,若不到生死开头.她是做不到的。

扁是一件牛仔裤自三岁穿到七十岁就不可能。女孩子应该常常有机会穿水彩颜色的沙裙。外国人一到外国,特色展览不出来,也就好比终身穿牛仔老布裤。

奇怪的是,欧美的唐人无论住大城或是小镇,除非是学生,或是带著三百万美金过去做寓公之辈,衣著总是随便过度,透著狠狈,没法度,入乡随俗。

外国人早看穿这一点。尽避她肯做亲友的移民顾问:如何打包,如何寄箱子,但她除了出差旅行,没动过其它念头。

丈夫说;「真本事,要紧开头都没有商量的人。」

我始终怀疑一个女人不可能如此自给自足,她一定有个秘密情人在某处。

在他面前,她也使小性子,发脾气、撒娇、抱怨、诉苦、胡调、哭泣、欢笑、吹牛、自负、沮丧、悲观、落寞、低寂及孩子气。

我们看不见的事,并不见得是她不做的来。

她不过处理得好,七情六欲不在公众场所展露。这才是她至高至大的本领。

丈夫对我说:「大儿明年升中学,你考虑一下,看是否要把地送出去。」

「我不舍得。」

「总要出去的,我对本市的教育制度没信心。」

「才十二岁哪。」

「男儿志在四方。」

「我同外国人商量一下。」

「现在咱们家逢有事便找外国人做顾问,她自己万一有事,找谁商议?」

「她?」一我发一阵子呆,「她那么强,她自己会想得通的。」

「这太不公平了。」

「是,我也知不公平,但是谁敢替她出主意呢。」

「给你作外国人,你做不做?」

我拼老命摇头,「不做不做,但我喜欢有她这么一个亲人,强壮而理智。」

丈夫笑。

是的,我们来不及的把私事向他倾诉,求她解决,却从不问及他的需要。外国人嘛,同我们的需要自然有些不同,这个绰号不是白白得来的。

唯一可做的,便是做吃的让她享受。

我遗在编织件兔毛毛衣,准备在稍后送给她。

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是个没有身分的女人,一个平凡的小家庭主妇。

我是中国人。

她是外国人。

分别就在这儿了。

我不肯做她,她不肯做我,然而外国人与我,是永远的好朋友。

推荐阅读:
千金女之追婚记事 谈情说爱无限电 求凰 永远的华尔兹 天上掉下来的相公 情人XO 追妻缉爱 你聪明,爱情不傻瓜 灯火阑珊 娘子抱抱 撒开丫子追赶爱 蛮王
相邻推荐:
吮着她的花蒂尿h把我变成了女生好涨好大太深了(h)换q交流经验真实按摩高潮厂妹很疯狂小说完整版阅读一生娇宠(重生)白丝极品老师娇喘呻吟小说啊快点拔出来快回来了被师傅和师兄轮着弄sm年上军人欲乱情迷之老旺60章至尊强胥周天李若雪凯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