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蓉说要去做修女的时候,我像五雷轰顶似,三魂去了七魄,灵魂像是游游荡荡,走到一个极的地方。
耳畔只听得她说:「对不起,品高,我决定了。」
任凭她家人怎么劝,都没有用,她下定意旨力,排除万难,在九月份进入修道院。
「为什么?」我问她:「为什么?」
「主的恩召。」她说。
一张小巧精致的面孔,包在白帽里,份外娇俏。
我说:「你没有理由要做修女。」
她平静含笑的说:「做修女唯一的原因,是因为想做修女,很多人认为非要失意失恋才会来到上帝面前找解脱,他们错了。」
我问她,「那么我们以后呢?」
「以后,你会找到其他朋友,你亦可以来探访我,我并没有与世界隔绝。」
「你不会后悔吗,蓉蓉?」
「品高,我现在是德肋撒修女。」
她把我拒于门外,我再也无法与她交通。
回家我同妹妹说我不明白。
妹妹说也许人家有慧根。
蓉蓉的家人也反对得什么似的,但既然她已经超过廿岁,就有自主权。
她家人哭诉,「一个女儿养这么大,好不容易供到人家毕业,去做修女,等于没生过她。」
我也有一种朋友骤然逝世的感觉,就算不是死别,也是生离。
我说:「她甚至未恋爱过。」
妹妹问:「你怎么知道?」
「小学中学大学的同学,周末又泡在一起,怎么不知道?」
「你不见得廿四小时同她在一起。」妹妹说:「要了解另一个人,迹近不可能,许多夫妇结俪廿载,还不是离婚告终。」
「但她不是一个悲观的人。」
「很多修女都非常积极。刚刚相反,她们要比常人更聪明、智慧、忍耐、坚决。」
我说:「我不是不喜欢修女,但总觉蓉蓉很可惜,不能享受人生一切美好的人与事。」
妈妈插阻说:「人生美好的事是因品味而异,有些女孩子认为夜夜要的士可去跳舞既有趣又时髦,不但够劲,而且可消磨时间,但同一件事对你们两姐妹来说,可能是一种折磨。」
我说:「依你说来,对蓉蓉来讲,最美好的事,应是追随上帝?」
妹妹说:「那自然,她已作出选择。」
不可思议。
社会有一套定律与标准,符合这套规格的才算合俗眼,咱们这些人都是俗人,眼楮都是俗眼,凡有异于多数人的行为,另具一格者,我们都不能接受。
谁教人是群居动物呢。
修女也是少数民族。
从未听过谁家女儿要当修女,而谁家还普天同庆的。
自小,蓉蓉异于常见,她特别文静,特别温柔,同学们大吵大闹,玩得天塌下来,她总是在一旁微笑,不动心不动火。
所以蓉蓉是每个人的朋友。
我常说她是滥好人,对朋友没有选择,她只含笑不语。
在大考期间,还是帮大家温功课,预测题目。
不过她一向不参予我们的课外活动。
我也对唱歌戏剧组均不感兴趣,因为它们幼稚,我只挑运动项目参加。
我泳术不错。是我在大学的池内教会蓉蓉游泳。
她时常念念不忘这件事。
我也记得很清楚。
我常教人游泳,任凭他是三岁的孩子,保证三小时内可以使她像青蛙般在水中跳跃。但蓉蓉却花掉我半个月的时间。
我们两人泡在水中,晒得双肩发疼,她仍然没有学会。
我想尽一句办法,她还是像一块石头般沉下去,直喝水。
这个过程真考我们的毅力耐力。
当她终于成功地游过塘对面的时候,我欢呼起来,鼓掌。
原来起码有一打以上的人教过她游泳而失败,说她是天生的旱鸭子,最好不要近水,而我却成功了。
「谢谢你无比的容忍。」她谢完又谢。
「别谢我,是你自己努力。」我说实话。
她绝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咬紧牙关克服困难。
我第一次看到她倔强的一面。
之后我们时常结伴在泳池嬉水,成为出名的双妹唛。
她本来略为瘦削的身体结实起来。
她时常说:「若没有品高,我可没有这种乐趣。」
真料不到她会去做修女。
我的意思是,她不是不享受俗世间乐事的人。
蓉蓉也有激动的时刻。
像遇交通意外,车子肇事后不顾而去,留下受伤小童,她会有所表示。
那次我记得很清楚。
我们刚放学自冰室出来,一部跑车撞倒过路小童,并没停车,飞驰而去。
目击者都呆了,小童折断腿,血如泉涌,大家围观,有人去打九九九。
蓉蓉用书包枕住那小童的头。
那孩子并没有昏迷,大哭大叫,扭动身体,把我们吓得什么似的。
包坏的是,他母亲不知自什么地方赶来,跪在他身边呼天抢地。
不少同学见事不关己,看看就开溜。
而蓉蓉却没有走,我要陪她等她捡回书包才能走。
警察与救护车终于到达,问在途人那辆逃车车牌,只有蓉蓉记得。
她非常镇定地形容出车子的颜色款式及号码。
警车与救护车离去,我才赞她勇敢。
「很多人怕事。」
「是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各人都做旁观者,万一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怎么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帮忙的时候,定要伸出手来。」
我觉得她说话像那种志愿为社会服务的女青年,忍不住笑出来,蓉蓉想了一想,也笑了,她解嘲说:「略做一点好事,就自视为秋瑾,人的通病。」
蓉蓉就是这点真可爱。
她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一直认为修女必需冷冰冰,阴恻恻才是。
但蓉蓉毫无迹象。
我同妹妹说:「我们还约好的,她结婚时我做伴娘,我结婚时她做伴娘。」我为这个而唏嘘。
「也没有一辈子的朋友,」妹妹说:「像晓拂,谁知道她会移民呢,我们何尝不是最好的朋友。还有清朗,无端端患血癌,现在躺医院等死,你说,难道我不难过。」
我说:「我最希望身边的人永生永世不要离开我。」
「自私。」
「是。」
失去蓉蓉,犹如失去一条臂膀一般,什么事都没有人商量。不是说妈妈她们不帮忙,而是不那么了解。
正因为我同蓉蓉熟,所以她父母派我做说客。
我见到她面便说:「全世界人都不赞成你做修女。」
「胡说,」她含著笑,「才不是全世界人。」
「至少你的亲友都不同意。」
「他们以世俗眼光来看这件事,」她说:「你也是教徒,我希望你会明白。」
「我才不明白。」
她微笑。
「我是个半昏迷教徒,你是知道的,有事大声求救,没事坐在背后。」
「天父一样爱你。」
「但是你,你真必要牧修女?即使不做,天父也一样爱你。」
「但我不能不做,天父呼召我。」
「说得真主,她真的出声叫你?」
「不,我们有默契。」
「我弄不懂。」
「你现在自然不懂,将来你会明白,如黑暗地穿过玻璃。」
我抓住她双肩摇撼她,「我不明白,你现在就说我听。」
她仍然微笑,「我想为天父做些事。」
「你做俗冢人也可以这么做。」
「我想全心全意做,所以要分别为圣。」
「我一向不够你说。」我哭了。
她静静递手帕给我。
我擤鼻涕,擦眼泪。
「你应喜乐。」
我知道我任务失败了。
我低下头,「你会习惯?听说很刻苦。」
「我有信心。」她眼楮比什么时候都明亮。
「你还会……同我做朋友?」
「当然,你在说什么?」她推我一下。
我悲哀的看著她,虽然她这么说,我知道我是没有机会再跟她与从前一样做朋友。
以后她是德肋撒修女,一切高高在上,将七情六欲修练至最高境界,与我们常人不一样。
我向她告别。
回到家中,妹妹正在看电视。下午,天气炎热,躺在沙发上,边吃冰茶,边看电视,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
我精神有点恍惚,坐下来陪她看了一会儿。
这是一套相当旧的片子,叫做「黑水仙」,描写一队白种修女去到印度,受到热带潮热,诡秘风俗影响,一个个失去自制能力,异于平时。
我看得很紧张很旁徨。
片中美丽的修女一个个都变成蓉蓉般模样,她们尖叫,从悬崖旁摔落海中心,闯祸,勾引男人。
我站起来啦一声关掉电视。
妹妹转过头来。
「什么事?」妹妹问。
「我不要看。」
「不过是部电影。」
「我不要看。」
「品高,」她说:「你怎么了?精神为何这么紧张?」
我用手掩著睑。
「你的反应太过份了,蓉蓉只不过是你的一个朋友,并且她的选择也是正常的,为什么你像是受了偌大的刺激?」
我不能回答。
「将来人生中还有许多的大失望要跟看来,你事事这么紧张,将来怎么办?」
我呜咽的问:「还有什么失望?我受不了,我要崩溃。」
「你去崩溃好了,没有人会同情你。」妹妹说。
「你怎么老气横秋?你是我的妹妹,不是我的姐姐。」
「品高,你这个人顶软弱,平时声音大,够夸张,一遇什么大事,马上扮没脚蟹。」
是,这是我。
蓉蓉与我刚刚相反,平时像好好小姐,什么都没意见,任人搓圆捺扁,吃什么穿什么,都没有太大的意见,但一有大事,下了决定,四只大象都扳不转她。
我告诉自己:事情并不是太坏。我仍然可以看得到她,她并不是大病,或是去别的地方,我仍可以与她接触。
这样想著,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人总是这样的,遇到不如意的事,开头是大为震惊,随后习惯了做顺民,把痛苦深深埋在胸中,虽然伤心,也无可奈何了。
蓉蓉成为修女,已成事实。
现在的修女,无异比往日入世,一切仪式都简化,连制服都不再是传统的宽袍大袖。
我并没有详细的询问,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事,我不想知道得太详细。我与她渐渐疏远。
她把头发剪短了,方便打理。蓉蓉一头长发是人人都羡慕的,但这一切比起天路历程,算得什么?
她虽然没有离开我,也差不多如成为陌生人。
夏日蝉鸣,长而寂寞,就像人生。
妹妹说有人找我。
我出去一看,是我所不认得的年轻人,一表人才。
「哪一位?」
「我叫刘靖基。」他站起来。
我说:「我们并不认识。」
「我是蓉蓉的朋友。」他说。
我张大嘴,不置信,妹妹说得对,我对蓉蓉几乎一无所知,虽然是同学,放学也十天有八天在一起,有许多事,她不让我晓得,我硬是不晓得。
「我刚自澳洲回来,找蓉蓉,他们家人说她已经出家,详情你最清楚,叫我来找你。」他很焦急,「请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她家人说我最清楚?不不不,我什么也不知道。」我乱摇头。
「这到底怎么了?」刘张大嘴。
「蓉蓉做了修女,就是这么多。」
「但凡事总有个因由呀。」
「她说上帝呼召她。」
「我们认识三年,平均每星期都有一封信,直到三个月前,信中断一段时间,忽然之间,她告诉我要做修女。」
这么说来,整件事是个急促的决定?不会的,蓉蓉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我说:「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不过她不会告诉我们,我们无从得知。」
「一个人可以永久保守秘密?」刘问。
「怎么不可以?」我笑出来,「最十三点的中年女人也不会把她的年龄公开。」
「这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我已经过了焦急阶段,像蓉蓉的父母一样,认了命。」
「我们很谈得拢──」
「认识三年了?真意外,我们都不知道她有男朋友。」
刘靖基涨红了面孔。
看来他们的交情也不浅。
「我去年便同她说,今年暑假会到香港来看望她,她也表示欢迎,没想到现在又这样。」
刘靖基很是困惑。
他大概还以为她开玩笑。但蓉蓉是个不开玩笑的人。
我与刘靖基面面相觎,无可奈何。
我与他去看蓉蓉,现在见她要预约时间。
在简单的宿舍之中,我们见了面。
她并没有穿制服,整个人看上去极之朴素,胸前悬一十字架。
我问:「不是要说分别为圣?不穿制服也可以?」
蓉蓉笑,「品高的脾气是不会改的。」
我坐下来,「别以为我见天皇老子也就是这个口气,将来一出来做事,见到老板,恐怕已经不同嘴脸。」
「靖基,你来了,真好。」
我问蓉蓉:「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怎么我一直没听你说起过?」
她不回答,只是低著头微笑。
我无奈,当然,她此刻已是德肋撒修女,多说无益。
我觉得气氛异样,良久,才忽然醒觉他们两人也许有体己话要说,便站起来。
「我到外边去站一会儿。」我说。
他们两人并没有人说不必。
我很生气,我被蒙蔽了。他们已经到这种地步,我竟不知蓉蓉有男朋友。
我站在门口足足有十分钟,几次想私自离开修道院,但终于忍下来。不能小家子气,我同自己说。
她现在是德肋撒修女,纵使以前有什么瞒我,此刻也已烟飞灰灭。
刘靖基出来,他精神很委顿,眼楮红红。
我很好奇,但如果他不说,我也不讲。
我转头就走。
「你不同蓉蓉道别?」
「不,」我忍不住发牢骚!「人家根本没有把我当朋友。」
刘靖基不晌。
我又说了几句:「我幼稚,嘴又快、眼又浅,也怪不得人家那么想。」
刘靖基还是没说什么。
我很光火,按捺著性子,回家途中再不多说话。
然后一股脑儿对妹妹倾诉。
有妹妹真好。
妹妹说:「有些朋友喜欢心里保留些秘密。各人的性格不同。」
「但有了亲密男朋友三年!」
「我觉得你粗心,」妹妹说:「人不说,你不见,像蓉蓉这样成熟的女孩子,怎么会没有男朋友?只不过人不在香港吧了。」
「什么时候认识的?」我问。
「不外是一次露营,或是一个讲座,甚或亲友介绍的都可。」
「他们两人说了些什么?」我又问。
「你既想知道,当时又何必避席假作大方?」妹妹笑。
我就是这么幼稚。
妹妹又说:「我想没有什么话说,不外是拒绝他。」
「你怎么知道?」
「不是说刘某的双眼都红了吗?」
「他们已经论到婚嫁了?」我问。
「不知道,我想不会吧,出家做修女,不是立时三刻可以下决定的。」
「真神秘。」
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事神秘起来,根本没错,永远得不到答案。我所以喜欢看侦探小说,因为是非黑白有朝会得水落石出。」
我问妹妹:「她到底为什么出家?」
「上帝的恩召。」
「我不相信。」
「蓉蓉从不说谎,你不该这么说。」
「她的确没有说谎,但也有许多事瞒著我们。」
「她没有必要什么都对人说。」
「她现在见到我,一直淡淡的。」
「格于身份,她不能再同你疯。不要说她是修女,就算出了嫁,在长辈面前,也得端庄一点。教师当著学生,职员当著老板,都不可太过放肆。」
妹妹就是这样玲珑剔透。
我仍然气,觉得被欺骗,我的事,她都知道,她的事,我一无所知。
刘靖基回澳洲之前,又来看我,向我道谢。
看得出他很不开心。
我安慰他:「你还年轻,前面有很多路等著要走,路上有许多风景。」
「蓉蓉呢?」他反问:「她怎么甘于过这种生活?她此刻的路是透明的,从这里一直看到终点,清晰无比,多么闷。才廿二岁,怎么熬?」
我说:「对她来说,并不是煎熬。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
「古佛青灯的日子……」
「现在做修士也得参予社会,不愁寂寞,所差的只是结婚生子,但很多人决定抱独身主义,不做修士也没有婚姻生活。」
刘靖基无话可说。
我也没有再问什么。
最后刘说:「蓉蓉有你这么一个好朋友,我为她庆幸。」
我说:「她已是德肋撒修女,现在不需要我了。」目前她当然有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
刘与我道别。
我同妹妹说:「将来不知还有多少人要来找她。」
「不会了。」妹妹预言。
还有些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呢?
我无意刺探友人过去的秘密,渐渐也同意「人各有志」这四个字。
我开始新生活,结识新朋友,接触新阶层的事物。
与蓉蓉疏远后,时间较多,与新朋友来往,也觉松动。
有时无意中,会与他们谈起蓉蓉。
「──我那时候有个朋友,她说……」
「是,我朋友蓉蓉也这么说。」
「我朋友蓉蓉告诉我的。」
新朋友都说:「有那么一个朋友,当今也算难得。」
「是,我们不是吃吃喝喝的朋友。」我答。
如果她不是做了修女,我们的子女会成为好朋友。
谁知道呢,也许我们的子女会得进一步恋爱结婚。
现在一切在她身上终止,出家成为修女,一切常人的习俗便与她无关。也许我太消极才会有这种看法。
日子过去,我也渐渐忘却我的忧伤。
有时想去看蓉蓉。
「为什么不去?」妈妈问。
「她不像很欢迎我。」我说。
「你老这样多心。」妈妈笑。
「她为什么不主动与我接触?」
「她那间教会比较严格,有许多规矩,也许她不方便。」
「既然不方便,也就算了。」
妈妈说:「你不发觉是你疏远她,不是她疏远你?」
「俗云:居移体,养移气,日子久了,会有一条界限,到底有异常人。」
妈妈说:「那当然,不然她父母也不必反对得那么厉害。」
我耸耸肩,仍然想念蓉蓉。
没想到她会自动来找我。
我们约在小鲍园里见面。
真尴尬,我与她不能约在咖啡室,戏院门口,茶楼、或是在街角等。
真的,谁几时见过修女站在饭店,或是酒店大堂?
她们活动的范围,真是窄之又窄。
除了公园,也许只可以去图书馆。
我见到她坐在长凳上等,一身洁白的制服。她守时的习惯仍然不变。
我问:「好吗?这身衣服真有型,听说你们要自己打理洗熨?」
她含笑,「你那脾气──」
「一辈子都不会改?」我也笑,坐她身边。
「你这身打扮很时髦。」她说。
「没想到你还注意这些。」我说:「好吗?习惯吗?」
「自然有许多困难要克服,新环境中必然会遭遇到此类事。我求主帮助我。」
「从前你掉了一枝铅笔都会告诉我。」我说。
「多久的事了,亏你还记得。」
「是的,我将永远记得。」
「有没有男朋友?」她很关心。
「还没有固定的。」
「我为你祷告。」
「蓉蓉,真的是上帝呼召你?」
「是,很奇妙,渐渐这个主意就在我心中形成,我觉得要将终身奉献给上帝,现在我心中很喜乐,很平静,我会向我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
我不明白,但我不再出声。
「最近将来,我会随教会到北美洲去。」她说。
「呀,你与我道别来的。」
「我们可以通信,」她说:「我知道你一向很冲动。」
我苦笑,「现在已经好多了。」
「你记得吗,」她说:「曾经一度,有人说我们两人同性恋。」
我猛地一怔,不回答,别转面孔。
「我要走了,」她站起来,「再见。」
「再见,德肋撒修女。」
我们没有握手,只是低头道别,各走各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