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百年前,兴平帝当政时期,朝廷设法打压吴州世家贵族,此后世家没落,吴州农业、工业、商业兴起。吴州盛产细盐、精铁、米粮、茶叶、脂粉、以及各类布匹、丝绸,民间称之为“绫罗绸缎之乡,绢丝锦纱之地”。本地商户、工匠经营多年,积攒了不少家产,不求儿女考取功名,只求儿女能够顺利继承家业。由此,新式学堂应运而生。
前任绣城知府曾经主办了八所新式学堂,在绣城广受欢迎。可惜好景不长,昭宁二十一年,皇帝把他贬为庶民,他回到家乡,不久后郁郁而终。
朱贤勤坐立不安:“绣城现在还有八所新式学堂,是由官府承办的,学生来自富贵人家,修习课业以经书为主,以财赋为辅……”
所谓“经书”,还是“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