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原地的福山,正雙手合十,憂心忡忡地望著她進門——
庫房門一關上,琉璃很自然地眯起眼楮,讓雙眼早些適應驟暗的環境。爹還在世的時候,庫房向來是她與爹最愛待的地方,所以一進來這地方,她倍感親切。
不難察覺,權家的庫房大多了。
先映入她眼簾的,是一連五座擺滿宣紙箋紙、扇面、筆墨硯台、筆筒筆架的木作架子,往後邊走一點,才是層層堆棧的木匣木箱,上頭全貼著注明出處品樣的紙箋,隨便一望,只見一只木匣,外頭貼著「大唐貞觀年制」、「鏤雕促織罐」,算算已有百年,少說一個也要六、七十兩。
她微微一笑,緩步走向里邊燃著燭火的套間。
據佣僕說法,庫房本來是四體通透,但因為少爺常逗留不去,老爺不得不隔出一間房,好方便兒子坐臥起居。
幾年下來,據說里邊連造紙工具都有了。